:::

當前政經情勢下民間對公共事業之參與

  • 2017
  • 產業
  • 社會

        促參法之宗旨乃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加速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台灣促參法自2000年實行至今已17年,若溯自獎參條例之執行,則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推動至今已20年矣。迄今,中央與地方政府總計推動一千餘件促參案,簽約金額亦達一兆兩千億元以上,有效紓解政府財政壓力,達到吸引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充分發揮民間效率之目的。然而,過去案例顯示,在規劃與執行上曾遭遇許多困難與爭議,媒體資訊之不完整亦導致社會大眾對促參案觀感之不佳,致促參「公私夥伴」之基本精神,受到相當大之影響。2015年底,促參法部分法條業經修正,期能確保辦理過程更加公平公開,並擴大辦理範疇及強化履約爭議處理。然而,2015年起臺北市因檢討「五大案」所造成之社會衝擊,加上各地方政府於2016年公告地價平均漲幅3成,房地產不景氣,也重創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意願。

        如何使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持續朝增加公共利益的方向改善,廠商也可獲得合理利潤,促進投資,為本專題報告探討之主要方向。本議題針對交通建設、運動設施、污水下水道、文教設施與環境污染防治設施等類別進行探討,透過代表性案例分析,歸納出政策、市場、法律、財務面等問題,進一步針對主辦機關政策與促參規劃面、民間投資、執行效率、履約爭議等面向進行討論。議題研討期間,透過訪談15位具實務推動經驗之產官學各界專家,彙整各類型爭議及解決方式,並藉由歸納整理提出相關建議,期望能夠對於政府政策與法規修訂時,能有正面的影響。最後,舉辦一場綜合座談會,邀集12位政府代表與專家學者對於促參制度與實務進行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彙整後納入專題報告中。議題研究成果與建議彙整出版「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困難與挑戰-個案檢討與省思」專題報告,提供給政府及業界參考。

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