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
中技社的價值與主張
揭櫫「引進科技新知,培育科技人才,協助國內外經濟建設及增進我國生產事業之生產能力」宗旨,財團法人中技社於1959年10月12日成立,為民營與公營事業共同捐助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原名「中國技術服務社」,2000年更名為「財團法人中技社」。歷經環境變遷,中技社不忘初衷,與時俱進,持續為深化價值而努力。
六十多年來,中技社在國家推動各項經濟建設的時期,提供能源、環境技術諮詢與輔導,並設立工程教育研究基金,近年來每年獎學金頒發金額超過1,000萬元,培育無數莘莘學子。
為期對國家經濟與產業發展有更深遠的貢獻,近年來中技社以「建構可信賴的專業智庫平台」定位新價值,積極引進新知,提供產官學界溝通平台,以能源與產業、環境與經濟為兩大主軸,探討政府政策與產業策略,作為政府建言及產業因應的參採。
以專業財團法人自許,中技社逾一甲子的努力、成就與貢獻備受各界肯定。
歷史沿革
本社發展概分三個時期:
創導工程服務期(1959~1979年)
研究發展與技術服務期 (1980~2004年)
知識創新服務期(2005年~迄今)
業務成果
智庫平台
自2006年起,以「科技創新.公益永續」規劃藍圖,將數十年投注於能源、環境技術諮詢與輔導的能量,轉化成立專業智庫,邁向知識創新服務的新里程碑。
本於創社宗旨,關注國際趨勢,掌握產經脈動,針對國內具前瞻與重要性的產業、經濟、環境、能資源及教育議題,秉持開放與客觀的立場,結合自身與外在產學研專家學者,建構中立、公益形象,匯聚實務經驗與專業資訊,成為可信賴及專業的能源與產業、環境與經濟智庫平台。
智庫議題規劃原則
‧基於本社宗旨
‧本於國際趨勢與前瞻思維
‧呼應社會與產業需求
‧兼顧科技實務與經濟考量
智庫議題執行方式
秉持公正客觀立場及開放態度,邀集國內外各領域產官學研之專家學者共同合作,藉由研討會、研習會、論壇、座談會,蒐集資訊、發布成果、搭建交流平台,匯集多方意見,最後以出版專題報告、書籍、刊登媒體等方式發表研究成果,並提供政府和產業界前瞻可行的政策建言。
歷年探討重要領域與議題
科學技術:AI/5G/區塊鏈/基因編輯/自駕車
產業發展:石化/鋼鐵/生技醫療/智慧機械/綠能/儲能/長照/電動車/金融/半導體
經濟社會:國際經貿戰/平台經濟/全球化/食品安全/人口/健康照護/數位貨幣
環境政策:環境品質/循環經濟/生命週期評估/環境永續/綠運具政策
能源政策:電力安全/能源價格/核能政策/能源配比/再生能源/能源效率
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減量/氣候變遷調適/產業減碳
資源管理:水資源/糧食/企業自然資本/資源效率
兩岸交流:兩岸能源/碳資產管理/空氣品質/綠色企業
智庫議題研究成果
‧智庫平台成果
自2006年至2021年6月,完成研討144項議題;囊括能源、環境、資源、科技、經濟、產業、社會、教育等多面向主題;累計邀請參與研討外界專家學者超過4,000人次。
‧智庫活動成果
舉辦50場次研討會、24場次論壇、319場次座談會、8場次研習會,與國內外產官學研界超過14,000人次進行交流。
‧智庫成果傳播
自2011年起將議題研析成果彙整出版,至2020年底累計出版89冊專題報告及14套叢書;此外,歷年向政府單位提出495項次政策建言及重要建議。
人才培育
協助國家推動經濟建設初期,深感於「引進科技新知,培育科技人才」是一切建設的根本,於1962年設置「工程教育研究基金」,以其孳息辦理各項獎學金、學術講座、學術贊助等公益活動,投資具發展潛質的未來人才,深具科技遠見與前瞻性。
秉持創社宗旨,培育人才不輟,期使人才生生不息,攜手發揮群創的恆久價值。
.學術贊助
2006年迄今襄贊或辦理43場國際研討會,邀請400位國外專家學者來台,與國內產官學研各界逾16,000人進行學術交流活動。
.兩岸青年學子交流互訪
加強兩岸青年學子交流互動,提升台灣青年學子對未來兩岸學術及產業科技發展的認知,厚植國內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所需人才。
.全球頂尖人物系列演講
透過國際級學者講演,拓展國內產學及青年學子視野,豐富科技與人文知識。
.中技社學術獎
表揚各學術領域具顯著成就或貢獻的科技人才,蓄積國內學術研究能量。
.補助學研界延攬客座人才
協助國內學術單位或研究機構延攬國際優秀科技人才來台講學或參與研究計畫,以達引進科技新知,培育科技人才及提升國際學術競爭力。
.境外生相關活動
辦理「境外研究生企業參訪」或「境外生就業平台」,增進在台優秀境外生完成學業後留台貢獻所學之意願,協助企業網羅所需人才,創造外籍人才、產業及國家多贏的局面。
.獎助大學創業學程
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及培養創新創業精神,辦理「大學創業學程」獎助。
.獎助學金、創意競賽
1963年開辦獎學金以來,受獎學生近4,000人。
1. 研究獎學金:國內博二以上學生
2. 創意獎學金:國內大三生~碩士生
3. 境外生研究獎學金:境外碩、博士生
4. 境外生生活助學金:境外碩、博士生
5. 中技社AI創意競賽:團體獎,由教授帶領在校學生參賽
技術研發
近年來總計投入52項技術研發計畫,涵蓋(1)開發可立即運用產業技術如:製程風險專家(Mr.Safety);(2)可解決工程風險技術如:LNG管線清潔機器人、AI智慧橋檢;(3)技術工法突破如:液態氮冷凍工法。獲得36項國內外專利,除應用於國內產業外,另有多項計畫應用於學校課程教學及教育參訪等。
願景
深耕「科技、人才、前瞻、永續」
中技社創立逾六十年,為國內公認極具專業與公信力的財團法人,將以「國際與國內的橋樑、政府與民間(產學研)資訊交流與媒合平台」為定位與期許,持續努力。
致力於智庫平台,成為國內公正、客觀及值得信賴之專業智庫,確保國家能源與環境政策,在國家安全、社經發展與環境保護三者間取得平衡,促進能環產業發展,獲致最大效益。未來重點領域預計聚焦在國際醫療、AI、5G、物聯網及高齡化社會與跨領域人才培養等議題。
持續專注科技新知導入,前瞻應用趨勢合作研發,尋求研發成果商業應用機會;因應高等教育普及,創新產業興起,人才全球化潮流,調整本社獎助學金規模與獎項多元化,積極育才攬才為國所用,提升國家競爭力。
未來中技社將持續以「科技、人才、前瞻、永續」自許,與時俱進、創新求變,永續財團法人奉獻國家社會的公益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