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心得

楊霖 ( 遼寧工業大學 計算機 碩三 )

一周的臺灣之行,讓我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從臺北故宮到臺灣大學再到武陵農場,每一處景色都是那麼美麗驚豔,每一所大學都充滿著濃厚的書香氣息和人文氣息,每一處參訪的企業都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在參訪臺灣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和宜蘭大學,及參訪中華電信公司、遠通泰山判案中心、正崴生物科技及安永生活事業(股)公司後;感受到臺灣在高等教育上的實力和獨特魅力,感受到企業科技創新的成果;企業圍繞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科學環保等方面不斷創新。在臺灣的一周,從臺北到台中到宜蘭,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臺灣的環境十分乾淨。雖然街邊很少能見到垃圾桶,但是我們根本看不到垃圾的存在,並且在垃圾回收方面也做的十分出色,這一點大陸人民應該更加的努力改善。其次,臺灣人民待人謙遜禮貌,從街邊攤到酒店服務員,都非常的熱情好客,彬彬有禮,讓人感覺到溫暖。當然,此次臺灣之行收穫最多的是與同行夥伴交流了思想;在今後的科研中有了更多選擇的方向,通過學習參訪,也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需要在今後的學習中多關注科研新動向,多交流,多吸收新的專業知識才能得到更好的科研成果。希望在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去,開拓眼界不斷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助力偉大中國夢,作為一個東北學子,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奉獻一份力量。

康開嵐 (蘭州理工大學 電氣與資訊工程 博二 )

這裡要特別提到臺灣方面的11名同學與中技社的隨團成員;從剛開始我們走出登機口,11名同學的熱情接待到臨別時的戀戀不捨,以及中技社成員每天認真敬業的陪訪,以及對大家提出問題的耐心解答,都體現出了臺灣同胞對大陸同胞的態度和血濃於水的感情。親眼目睹臺北故宮的毛公鼎、翠玉白菜、快雪時晴帖、徽宗真跡的時候,內心的激動難以言表,一方面感歎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感歎對文物的重視程度及細心保護。臺灣大學是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性大學,其大批畢業生擔任了臺灣各大行業的領軍人物。臺北科技大學是臺灣第一間以工業教育為目地的科技大學,交流中感受到同學對學術的嚴謹和專注。宜蘭大學源自1926年日治時期創立的“臺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配合縣政府推動發展無污染科技產業。中華電信是臺灣地區最大的固網電信、資料通信及移動通訊公司;遠通則類似於大陸的高速公路ETC收費系統。正崴生物是開拓綠色產業產品與技術的公司;崇越是高科技產業全方位供應者,發展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光電材料與設備、電子材料、環境工程等多項專業領域的公司。這次行程雖然只有短短一周,但是大陸同學和臺灣同學建立了長久的友誼。科技交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大家更深入認識寶島臺灣的風土人情以及大家敞開心扉的交流。只有在不斷深化交流的過程中,才能不斷促進兩岸科技的共同繁榮。

白德忠 (蘭州理工大學 應用化學 碩三 )

雖然這次的活動時間非常短暫,但是對我來說,是一生中一次難忘且難得的經歷。在此次活動中,我結識了很多新的大陸及臺灣朋友,在與新朋友的交流瞭解中,我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友善、朝氣蓬勃。我們年齡相仿,一起交流探討校園生活、社會、科技、人文地理等方面的資訊,一起遊玩,很快我們便融為一體,成為了一個友愛的大家庭。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告訴我們很多的臺灣人的生活民俗及文化等方面的資訊,讓我們對於寶島臺灣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們用相機記錄下交流的場景及那裡的美食美景,還有可愛的人。在分別是時刻,我們依依不捨的握手、相擁。此次短暫的交流活動雖然落幕,但是我們在此期間結下的深厚情誼是不會中斷的,我們一定會繼續聯絡,保持溝通、常來常往,讓友誼地久天長。我相信,這一活動的舉行必將有助於增進兩岸青年彼此的交流與瞭解,有助於增加兩岸青年對於同根的歷史傳統、同族的血脈親情、同齡的時尚文化和同心的民族願景的高度認同,為兩岸共創美好未來營造良好氛圍,彙集青春動力,澆鑄堅實基礎。交流在於透過接觸而瞭解彼此,是一段互惠、成長與回饋的過程。臺灣熱情、自由、文明,大陸積極、博大、資源豐富、眼光長遠。我相信正確而客觀的認識彼此,汲取對方優點讓己方成長,並且回饋給培育自己的故鄉土地,才能讓兩岸交流獲取最佳成果,形成良性迴圈、達成互惠狀態。

容靜 (桂林理工大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 碩三 )

臺灣好像有一顆童心,讓人如同走進童話世界裡,不想再出來。出身欽州的我,從小接觸閩南語和閩南文化,當來自北方的同學們紛紛脫掉厚厚外套喊著好熱啊,我反而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只想張開雙臂擁抱這裡,大喊一聲:「臺灣,我來了!」。站在臺大門口就深深被街景和門口寬闊筆直的校道所吸引,臺大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很強,教學實踐做得相當棒。很喜歡北科大宣傳片,學生餐廳是獨樹一幟的小風味主題餐廳,按口味分在不同的區,感覺在餐廳吃完飯直接能在這裡喝杯咖啡看看書,開始一個悠然自得的下午。中華電信採用CA(載波聚合)技術提高網路服務速度,其4G網路百分百涵蓋鄉鎮。遠通的ETC4.0使用普及率是高達百分百的,判案正確率達98.8%以上。正崴生技開發魔法生物發酵機運用微生物科技,讓原本的生物肥料物轉換成肥料、飼料、營養液,讓農林漁牧業皆可使用無毒、有益的生物健康體原料;崇越科技則是高科技產業全方位提供者,發展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光電材料、電子材料等多輸出項;轉投資安永心食館是運用多元專業的整合實力以及獨家細胞存活技術,在冷凍過程中不會產生冰晶,完全鎖住食材的新鮮度和營養成分。一轉眼,短短幾天的行程終就要說再見了,記得我們彼此的約定,我們還要約約約~再見臺灣。

羅天涯 ( 桂林理工大學 地質資源工程 博三 )

臺北故宮蘊藏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記載著中華民族文字發展的歷史。臺灣大學給我一種文化、學術底蘊很深厚的感覺,正如其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臺北科技大學辦學嚴謹,與企業有良好的產學合作關係,據瞭解,大陸學生到北科大攻讀碩士、博士可以免學費,這也體現該校鼓勵大陸學生前往就學、加強兩岸學術交流。宜蘭大學秉承篤學力行,敬業樂群的校訓,追求教學與研究兼顧,人文科技並重。中華電信展示出驚豔的智慧居家高科技感,讓生活變得隨心所欲、方便快捷;遠通電收系統身為智慧型交通運輸系統發展之火車頭,有效地緩解道路壅堵;正崴生物科技變廢為寶,有效將生物廢棄物轉換為肥料、飼料、營養液等,借著大自然的恩賜,創造出更具生機的未來;崇越科技半導體、貓空茶葉,表達著臺灣人民對科技、生活品質的追求。感受學府和企業的文化、科技底蘊,自然的寧靜致遠之後,其實最讓人暖心的還是臺灣同胞的愛。中技社以及臺灣不同大學的同學們,及導遊和司機師傅的接待、陪伴,讓人感覺如寒冬裡一縷陽光般的溫暖。從和臺灣同學的交流來看,大家的很多想法還是比較一致的,畢竟是一家人,甚至小時候玩的東西都一樣;也可以從對方身上看到自身的不足、優勢互補,這也就是本次海峽兩岸青年學子學術交流的意義。

龐梅 (重慶大學 生態學 碩三 )

此次活動中,學習茶知識、瞭解茶文化,為我打開了一扇窗,以後我會繼續學習更多的茶知識、茶文化。我們真的很喜歡中技社的楊主任,作為化學博士的他,很謙虛儒雅,楊主任全程都很用心的為我們介紹所到之處的風土人情,解答我們的疑惑,在武陵農場散步的時候,楊主任與我們分享了他的學習經歷,因為興趣他自學過地質學和生物學的知識,還喜歡登山,我們都很欣賞他的博學多才,以他為學習榜樣。內地和兩岸的學子之間都是純粹的友誼和學術交流,我們都加了彼此的微信,也會在微信上製作表情包互損,這些愉快的小遊戲促進了彼此友情的升溫。很開心認識這麼多可愛的同學,你們一定要記得來重慶找我玩耍,我帶你們去吃火鍋擼串串。參訪大學和企業時,臺灣同胞感歎大陸的科技發展迅速,也感歎大陸同胞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之快。我們發現大陸的科技發展是大而全,臺灣的是小而精;臺灣的整合資源和功能的能力是不容小覷的,他們通過產品全方位功能的實現以體現企業對消費者的人文關懷。臺灣同胞真的很nice,他們待人很真誠,處事很細心,想法很周到,那些我們覺得很小且不值一提的事情,他們會很認真的對待,而往往細節更能打動人心,他們這種追求細節的態度值得我學習。

楊浩 ( 西南大學 材料 碩二 )

臺灣大學化學系共37位老師,但是近幾年卻能年均發表300多篇SCI文章,每位老師課題組均產8篇;對比我自身的情況,我的老師還要比臺灣同學的老師厲害,我的科研環境要比他們好,社會環境也比他們好,但是最後得到的結果卻是我的科研結果不如他們,不得不好好反思自己,提醒自己應該珍惜國家給我這麼優秀的科研條件,應該在接下來時間裡更加努力。臺北科技大學的建設十分環保,有一棟教學樓是LOFT風格,建築牆壁使用不作任何處理的清水牆,體現了對自己施工技術的自信,也看出整個學校的氛圍是不拘一格但是卻又極具實力。宜蘭大學最初以農業見長,記得他們一個老教授說,系裏就一位老師,教學部一直要取消這個專業,但是他一個人憑藉著學院論文50%的占比撐起了這個專業,不得不佩服這種科研精神。印象深刻的是臺灣ETC的發展,臺灣是封閉的島嶼,基本不可能有外來車輛,加上地面面積較小和政府大力支持,所以可以全路段整體使用自動收費;而我們現在很多地方還用ETC單通道和人工結合的方式,但我們也不能夠生搬硬套臺灣的模式,需要開發適合自己的道路去實現收費自動化。經由這次珍貴的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的轉捩點。在接下來的生活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吳沛文 (西北師範大學 物理與電子工程 碩三 )

在臺灣,我發現不管走到哪裡別人都會說聲謝謝,感覺他們很有禮貌,很客氣。臺灣的馬路沒有路牙子,馬路跟人行道無縫連接,並且每一個路口都有“行人慢先”的提示牌。臺灣摩托車比較多,但一遇到紅燈,就能看到每一輛車都很井然有序的等待紅燈,雖然他們是車讓人,但行人也很遵守交通規則,不是綠燈不過馬路。另外我還感覺到臺灣人民非常的好客,當你遊玩時需要拍照時,隨便找一個當地人,他們都很熱情。每到一個地方,我都能感覺的到臺灣的風景很美,他們對於植被的保護很重視,他們的路邊以及山上到處都能見到那種大自然的原始風貌。臺北故宮有將近40多萬件,每兩個月換展一次,導遊說40年才能展出完一次,並且臺北故宮的寶物只是當時北京故宮的四分之一,其他的四分之三都在戰亂中損失掉了,但最寶貴的都在這裡了,看了這麼多寶物,讓我感受到了我們中國歷史上很偉大,讓我感覺到了歷史上民國時期那代中國人很君子,這麼多寶物都保存下來了,而不是占為己有,真的很敬佩他們。本次交流活動既拓寬青年學子的科技視野,增進學術交流,也促進彼此的文化融合。兩岸青年學子由陌生到熟知,結下深厚的友誼,為兩岸學子將來的科技交流搭建良好的平臺與橋樑。

莊雨婷 ( 東北大學 化學 博三 )

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相比,北京的故宮只是個建築物,而臺北的故宮是中華瑰寶精華之所在。臺灣大學是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大學,其前身為日本統治時期所建立的“臺北帝國大學”,化學系的師資十分雄厚,除了有臺灣大學的博士外,幾乎每一位教師都是海外留學的博士,其中不乏很多國際知名大學。他們的實驗室雖小,但是資源整合的利用率極高,每一門基礎實驗課,都能與實際生產聯合緊密。臺灣同胞給我的感覺除了熱情之外,更多的文明禮貌。在這裡我們所路過的地方,不論是餐飲業、百貨還是其他服務行業,感受到他們對顧客的尊重和各種人性化的服務,服務人員真誠的關心和笑容,他們常將“您好,謝謝”掛在嘴邊。服務人員的態度讓消費者有個很好的購物體驗。臺灣人民也很注意環保,他們的街道很乾淨並且垃圾分類很詳細,回收利用資源做得很好,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將有限的資源做到最大化的利用。這次臺灣之行能讓我學習不一樣的文化和風土人情,也感謝中技社無微不至的悉心照顧。願這樣的交流學習機會能越來越多,給兩岸學子提供更多的機會去感受彼此不同的文化!讓我們兩岸關係越來越密切!同時通過學習把不同的知識文化,將其化為己有、學以致用,更好好地運用到學習以及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