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心得

莊漢鵬 (交大機械 碩一 )

感謝中技社給予這次出訪的機會,活動 中除參訪北京清華大學及北京理工大學、蘭 州大學, 更深入中國科學院許多重點實驗 室,也造訪甘肅省從事新能源技術之企業。 在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及蘭州大 學的博碩士生進行學術交流時,了解雙方對 環境保育和新能源技術未來的發展與理念, 更知曉於能源研發的規模及投入的心血。從 趙忠賢院士及張坤民教授的演講中,提及海 峽兩岸及全世界未來能源技術的走向,更明 白未來在哪些專業上需要多多加強,提升自 我競爭力。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生態環 境中心及蘭州分院的研究人員,細心為我們 講解該研究所多年來國防工業與環境保育的 重要知識,那是多少位學者費盡千辛萬苦所 換來的結晶。在酒泉風力基地和敦煌大漠光 電城,發現中國政府對新能源發展的重視,其規模之龐大,值得我國學者深入探討。 本次參訪活動中除進行學術交流,也參 觀中國五千年來的古蹟地貌, 諸如: 莫高 窟、月牙泉、八達嶺長城…等,對比於北京 市裡的「鳥巢」、「水立方」和結合環保概 念的綠建築─中義清華環境節能樓,更能體 會時代潮流也帶動了建築技術的發展,如何 將此技術永續發展,更值得我們深思。 在中技社與中國科協的帶領下,參訪許 多學術機構、研究單位、企業及重要文物, 除增廣見聞,也體會將來海峽兩岸需針對能 源、經濟、人文、教育等議題多加聯繫。雖 說兩岸環境與應用考量存在許多的不同點, 但若針對這些議題的發展互取優點,必能開 創嶄新的未來。 再次感謝中技社、李國鼎基金會和中國 科學協會,謝謝一路陪伴的王釿鋊主任、萬 其超秘書長、許湘琴小姐,及中國科學協會 國際交流中心王珍主任、何建主任、王東海 處長、李玉軍先生, 你們悉心的指導與照 顧,讓我們在這次旅程中能努力學習。

林群哲 (台大化學博三 )

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暑假,當然要好好 地規劃,正構思中,收到指導教授-劉如熹老 師寄信,標題為:「中技社第一屆兩岸學術 交流」,因而有機會與中技社結緣。此活動從 行前會的彼此認識與叮嚀,活動期間的精心 安排交流課程與參訪大陸產業,能有如此多 收穫,除感謝中技社贊助外,亦謝謝王釿鋊 主任與湘琴姐,還有一路陪伴的同伴們。 參觀北京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館 時,讓我深深地體會大陸重視於環境保護與 綠色能源之發展,並實際感受當地學子壓力 與競爭的程度遠大於台灣。此行很榮幸地聆 聽中科院超導物理學家趙忠賢院士的專題報 導,以綠色創新能源為主題,並熱情地與我 們交流。拜訪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 所,參觀其重點實驗室,發現他們會因實驗 上的需求而自行設計並架構儀器,以符合實 驗所需,因市售現成儀器永遠無法滿足人類 的好奇心。行至大陸地理中心-甘肅省,拜訪蘭州 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與專家進行學術交流。甘肅 並非想像中的落後,很多地質十分值得研究大 自然的奧妙。蘭州市中心大樓林立,交通四通 八達;太陽能與風力產業,利用戈壁區的自然 形態,無動植物棲息,年降雨量稀少,非常適 合綠色能源開發,一望無際的風扇與太陽能 板,永續發展可以預期。 此次交流涵蓋體會當地人文風情與地理 環境,例如:瀏覽天下最長的八達嶺長城、 天下第一墩遺址、參觀嘉峪關城樓、參訪敦 煌莫高窟與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總之,言語 無法形容。 兩岸交流活動,感受到中技社的努力, 以及大陸中國科學協會的協助與招待,特別 感謝北京科協李玉軍大哥的全程陪伴,蘭州 科協王珍主任熱情地接待,一路能如此順利 交流,一切感謝中技社與中國科協的大力推 動與協助,願未來新一屆學員能有更深入地 收穫。

吳俊霆 (成大環工碩一 )

倘若沒有風,蒲公英的種子能飛多遠? 沒有中技社,我們哪有機會翱翔?有了中技 社的發想,我們才有這次難得的機會見證大 陸的發展,且有了深刻體會。總是聽別人說 中國近幾年的發展猛進,但若無親眼目睹, 哪能輕易苟同!沒有中技社的主辦與努力安 排,我們哪會有一連串這麼銘刻的參訪! 這是趟難得的交流之旅,一路上受到許 多素昧平生的人熱情款待。若沒有中國科學 技術協會協助,我們沒有辦法這麼順利的完 成這次交流;因為科協,我們才有機會與大 陸青年學子們交流,也才能深入參訪中科院 等研究機構,親眼目睹超大規模的可再生能 源發電廠以及沼氣示範村,深刻領悟中國的 優勢也親身體驗當地人的生活。 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COP15)前夕,中 國政府對外宣佈“2020年中國的單位GDP碳 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是中國 取代美國成為CO2排放量及能源使用量世界 第一大國後,首度提出之具體承諾。簡單來 說,若是要達成此目標,中國必須要維持一 定的經濟發展,而且也要改變現有的能源結 構。透過中技社的安排,我們親眼目睹了西 北部甘肅的風能及太陽能發電廠的規模,但 要如何減低電的運輸成本與突破現有的技 術,將成為達成目標的瓶頸。 我們結束了一段精彩的奇異旅程,這趟 交流,不單單看到了中國的進步,體會到中國的發展速度,也認識了一群難能可貴的好 朋友。每個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有著不同 的思考邏輯,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互相照 應。此段可貴的旅程記憶,將深深烙印。 2010年7月3日至14日,一群台灣學子飛 到大陸交流,這趟旅程在每個人心中播下了 小小的希望種子, 未來將竭盡所能回饋社 會,細心呵護種子,讓種子成長茁壯。

邱薆蕙 (交大機械博一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台 灣青年學子赴大陸參訪交流活動,深深體會 這句諺語的涵義。雖然只是短短12天的參訪 交流活動,但這趟旅程,學到的不僅僅是書 上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對彼岸之認識。 這次參訪交流活動,誠如中技社舉辦主 旨,針對當前能源環境相關議題與產業科技 進行參訪。旅程中不僅了解如北京清華大學 環境工程系之環境節能樓、2007年奧運鳥巢 與水立方等綠色建築設計與特色;還參訪中 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院的散熱裝置、玉 門之風力發電場、100MW太陽能網電,以及 蘭州大學重點實驗室等。在參觀彼岸科技產 業過程中,令我讚嘆的是,原來現今當紅的 環保議題,在彼岸已經如火如荼的發展,也 因此激發自己的新思維與想法。 參訪之外,還與北京清華大學與理工大 學等重點大學的學生,進行學術交流活動, 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在北京理工大 學之學術交流, 雖然只是上台分享研究領 域,然而在短暫的交流發表當中,發現原來 自己需要學習的是那充滿自信的台風與落落 大方的交談。 經由本次活動,不僅擴大思想的深度和 廣度,並學會尊重不同文化和想法,學會勇 於表達自己,學會享受生活和當地風俗,更 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了解自己、他人以及彼 岸。很榮幸能夠參與這次活動,讓自己看得 更多、更遠,不僅擴大視野並瞭解許多層面 的事物,也引發了不同面向的思考;學習接受跟以往認知不同的新事物, 才能擺脫框 架,拓展自我。此外,遇見許多新朋友、旅 途的驚奇、嶄新的自己。 再次感謝中技社籌劃這次活動,感謝中 技社從台灣一路帶領我們的王主任、湘琴 姐,以及中國科協的王主任、李大哥與小馬 姐。希望這有意義的兩岸學術交流能夠傳承 下去, 讓台灣的青年學子在環境能源議題 上,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周揚震 (台科大化工 博四 )

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環保科技交流團於 2010年7月3日至14日在北京及甘肅進行參 訪,期間前往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 物理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北 京理工大學、蘭州大學、中科院蘭州分院、 酒泉市風電裝備製造工業園區、中廣核能源 開發公司,及糞肥轉化沼氣示範村等地進行 參訪及交流的活動。此外亦於週末參觀嘉峪 關、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玉門 關、雅丹地質公園等地。此次參訪有專業的學術交流及廠商設備 及技術的觀摩,還有令人難忘的旅遊行程; 讓我對大陸的生活型態及學生特質有新的認 識,亦讓我認識很多在自己領域有極好的表 現的新朋友。藉由和不同研究領域的朋友交 流,不但拓展自己的眼界及見識,亦可找到 不同領域研究者的共同點,對我而言這才是 此次交流活動最大的資產。 參訪學術單位中,與該地的學生分享彼 此的研究成果;透過此活動讓我認識他校學 生,了解不同研究領域對環境及能源相關議 題所專注的研究主題,也感覺到每個學校學 生在不同校風的薰陶下展露不同的特質。若 未來中技社舉辦此活動,建議邀請大陸學生 參與整個行程,以增加兩岸學生相處時間; 事先擬定討論議題給兩岸學生,並舉辦座談 會讓兩岸學生針對相同議題發表意見,了解 兩岸學生對相同議題的認知及想法。 參訪重點實驗室及再生能源設備製造廠 商,親眼及近距離看到風力發電機組的裝設 過程,亦被一望無際的風力及太陽能發電設 備所震懾,了解只有在甘肅幅員廣大、氣候 及人文條件適合的地方才能建置如此設備。 但在參觀過程中,因和解說員距離太遠,無 法聽清口述內容,且有時無法在短時間內了 解介紹人員講解的內容;若能事前了解介紹 的內容大綱,並先查詢相關資料,必能提昇 參訪的收穫。

王伯政 (台大材料博三 )

此次交流讓我對中國大陸的生態有粗略 的了解;或許是兩岸教育方式不同,台灣的 學生比較著重專精的研究,大陸的學生所研 究的東西著重於大方向,導致於報告時可以 說出很多東西,卻有讓人沒有聽到重點的感 覺。另外一點也讓我相當驚訝,大陸政府對 於重點發展的學校撥給大筆經費補助,這在 台灣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會導致很多學校 抗議資源分配不均。 「對北京有什麼最深刻的印象?」,我會 說北京人都很急躁。搭交通工具不禮讓,一 邊大喊「讓一讓」,一邊推擠別人往前面衝, 開車的人超愛按喇叭;比起來,台灣人還真 是有禮貌而且有耐心。北京人有話直說,一 根腸子通到底;相較之下,台灣人顯得含蓄 溫吞。 愛殺價是外國人對台灣人的刻板印象, 但是在北京卻另有新發現;商家或攤販為增 加銷售量,在大街上嚷著「兄弟交個朋友,10 元要不要?」,台灣人聽到這句話或許意思意 思再殺個幾塊錢, 旁邊的外國人卻說「1 dol lar, ok?」,哈!原來殺價現在已經不是台 灣人的專利了。 有幾點值得台灣學習:1.中國政府積極 致力觀光產業,當地吃飯或許很便宜,但觀 光景點門票就非常昂貴,因此政府的觀光收 入相當可觀,這也是中國政府得以大力發展 公共建設與補助重點學校的原因之一;2.中 國進行公共建設的速度與規模成效顯著;甘 肅風力發電與太陽能,北京奧運鳥巢體育館 及正夯的上海世博,都看得到官方的魄力與 績效! 最後,很感謝中技社給我這機會,讓我 擴展視野與增進對彼岸之認識。

張雲閔 (交大材料博四 )

由衷感謝財團法人中技社舉辦台灣青年 學子交流活動,以及中國科協的接待;經由 座談會認識大陸學生,共同交換心得,不論 是學術、生活以及文化,都是難得的經驗。 看到大陸與台灣的差異,也知道彼此之間的 優劣勢,讓學生更有方向強化自身優勢,補 強不足之處, 並將心得落實規劃於目前研 究,為台灣貢獻一己之力。 此外最大收穫是參訪風力、太陽能廠與 沼氣基地,觀察到大陸對於綠色能源產業發 展態度之積極;技術方面幾乎與世界同步, 其中某些產業規模已達世界領先地位。值得 一提的是,整個西部三省甘肅、青海與新疆 極力開拓綠色能源產業方面,預計2020年提 供的能源達到長江大壩的1.8倍,讓人震驚也 了解大陸對此產業的規畫與用心,從中也可 觀察能源產業的未來與發展。 古人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由此次參訪更讓學生體會古人的智慧;學習 與研究應多與人討論,若只是將實驗室的門 關上,努力埋頭研究,雖有收穫,但卻還是 有其限度;若只是閉門造車,台灣靠軟實力 也無法與大陸形成良性競爭。此次交流是相 當難得的機會,學生獲益良多,日後若持續 有此活動,建議增加名額或次數,或安排到 不同國家,讓台灣的學生可以到外國,讓台 灣被看見,也讓台灣學生可以藉由參訪獲取 別人經驗,帶回台灣發揚光大。 最後, 再次感謝中技社給學生這次機 會,讓學生擁有許多見識與收穫,學生也將 應用到研究之中, 讓參訪不是只停留在心 得,也希望達到中技社給予的任務與期望。

曾美君 (中山化學博四 )

當高鐵行經嘉南平原,我終於意識我回 到台灣了,從大漠的黃土戈壁裡,回到地小 人稠而細緻的台灣。在北京-甘肅之旅裡,我 們在北京清華大學參觀節能減碳大樓,看到 愛護地球的設計,在甘肅大漠裡見到中國幅 員遼闊,而有得天獨厚的風力與太陽能,甚 而是在敦煌看見沼氣示範村的節能……。這 趟旅行,是環保科技之旅,也是文化之旅。 與清大和北京理工學校那些中國學生的交 流,更是直接衝擊我們原有的想法。 此外,感受一個國家的文化,最直接而 真實的方式就是從它的飲食文化裡。感謝中 國科協,從北方而至大漠西北的每一餐都是 文化饗宴。從餐桌上與中國科協的人們交 流,更是讓我更深入了解它的風俗民情。 很感謝中技社,這樣的旅行方式,對每 個參與者而言,都是獨特的記憶,不僅是節 能減碳大樓讓我們反省當下生活環保的意 識,風力、太陽能的設施讓我們了解不同能 源運行的方式,以及那些在中國土地上與我 們交流過的每一個人,都是編織成這趟旅行 最美的一條線。 在心得裡,也要感謝參與這場盛會的每 位優秀夥伴,我們大家心存感激地從台灣的 南端與北端一起赴宴,開心地從這場宴會中 散去,北京-甘肅之旅,成了學生時代十分特 殊的經驗。衷心感謝中技社、中國科協及每 位夥伴。

蘇子銘 (台大機械碩一 )

此次活動除與大陸清華、北京理工、熱物 理實驗室學生交流,也參觀現代建築-鳥巢、 水立方等,並遊歷史古蹟-八達嶺長城、嘉峪 關、月牙泉、莫高窟、天壇等,觀摩對岸的重 點科技-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 此行不只從照片的影像轉化到親身蒞臨的 真實感而已,了解文物的時空歷史定位與文化 內涵,也從和他人的對話中了解其想法和經 驗。針對北京理工的交流,他們的專業報告屬 於車輛方面,對我而言,純粹是資料的報告, 沒有比較不可取代的部份;因為有些部份教授 已於課堂講授過,所以對我而言比較淺顯。 這次活動很慶幸我幾乎都坐在長官席,除 可以聽到長官們的對話也獲得交談。印象深刻 的有史主席的講話,包括:1.什麼是中庸-適 當、適中、適可而止;2.什麼是領導學-用 人、決策。另如:年輕人要站在十字路口,接 受各種挑戰,不要侷限能力;要經得起挫敗。 王爺爺說話引經據典、妙語如珠,介紹大陸四 大、八大菜系。蘭州王主任提及,有個廠商來 大陸投資,沒堅持下去;當政策敏感時,堅持 做下去的都成功了;可見成功不是偶然,是事 前(政策不敏感時)花很多工夫且堅持下去,當 政策敏感時,成功便降臨。 感謝中技社給予我這機會,感到很幸運, 除了認識很多朋友外,也了解自己許多。

簡馨綺 (清大化工碩一 )

三個多月前,收到老師轉寄給大家的信 件,內容是中技社舉辦的海峽兩岸環保科技交 流團。將活動目的以及行程規劃仔細瀏覽過, 覺得是相當難得的機會,於是,滿懷期待著填 寫各項資料表!一個禮拜後,收到錄取通知 信,真的很高興也很榮幸! 六月中的行前會上,認識來自各個學校各 個科系的旅途夥伴,會後大家留下聯絡方式, 私底下討論行程的注意事項。時間過得好快, 一下子就到了出發日;一出機場立即感受到不 一樣的氛圍,原來,中國大陸的首都長這樣! 現代化的建築、聳立的高樓大廈、環狀的地鐵 密佈! 和北京清華大學學生交流後,體認到兩岸 的差異,不只是教育體制上,更是學生的學習 態度及精神,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中 科院趙忠賢院士的專題報告,點醒大家對於全 球暖化的危機意識,也瞭解節能減碳的重要性 及迫切性。在甘肅則參觀風電裝備製造公司、 玉門風力發電基地、中廣核能源開發公司,以 及敦煌的雷家墩村沼氣示範村。中國真是地大 物博,在環境上有先天的優勢能夠發展綠能產 業,這是台灣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這次活動不僅有科技的行程,也有歷史文 物的走訪。站上長城,感覺人是多麼渺小!在 戈壁灘上,心中忍不住讚嘆古人的絲綢之路是 多麼辛苦、多麼不容易!在莫高窟,看到僧侶 的傑作,心中更是萬分佩服!從這趟旅程中, 學習很多,了解具備國際觀的重要性,眼界變 得更寬廣遼闊。最難得的是得到一群好夥伴。 真的很感謝中技社給予這個機會,參與此項交 流活動!

鄭朝鐘 (台大光電博五 )

收到這次中技社舉辦這個交流活動的資 訊,離截止日只有三天,看著絲路的旅程,還 有大西北地區的風光,深深的吸引著我,在過 完母親節後的周一,用短短的一天,火速準備 申請的資料。而很幸運的,感謝中技社能給我 這次的機會,可以就現階段中國最急需解決的 能源問題與大陸的學生們交流,並很震撼的體 驗到現在中國大陸發展的近況。 我們到了每一個地方,都受到當地政府 與中國科協細心的熱烈招待,在交流的過程 中,看大陸學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在實作上 明顯勝過台灣的同學許多,是蠻值得我們學 習的地方,而台灣同學在技術上較為深入, 並有較多的model建立與模擬,兩者各有擅 長。我們與大陸學子相處的都很不錯,晚上 還一起去逛北京後海,就兩岸年輕人的想法 有不少交流。 這次在西北地區真的是大開眼界,看到 大陸善用天然資源,配合地理的優勢,開發 風力;整片的風力發電機與太陽能板,真的 很壯觀,在中國的風口上,打造陸上三峽, 這是生活在台灣的學生,很難得想像到的畫 面。而了解到身處天然資源較少的台灣,也 應該利用技術上的優勢,和世界接軌,才能 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第一次的學子交流,大家都是摸著石頭 過河,不過我覺得這次是個非常好的開始。 相信有這次的經驗以後,如果大家在討論的 議題與報告上提早多加溝通安排,然後在討 論的議題上提早有標題與進程資訊出來,可 以在討論的順利與深入的程度有所幫助,一 定會有更不錯的成果。

謝其軒 (清大通訊博一 )

「巨龍巨龍你擦亮眼,永永遠遠的擦亮 眼。」二十一世紀,是中國這條巨龍甦醒的 時候,巨龍開始擦亮眼睛,把世界的格局看 得清清楚楚。福爾摩沙,遠古以來一直相鄰 於巨龍之旁的美麗島,島上十五個小夥子慶 幸獲得此次兩岸交流的機會。 參觀研討的行程讓我受益良多,北京清 華的學生們雖可說個個是十三億人當中脫穎 而出的天之驕子,卻一點感受不到桀敖不馴 的地方,親切又平易近人。太陽能廠,風電 廠的發電量居然可以計畫要超過長江大壩, 足見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投資案和多麼高大 的遠景。 長城很壯觀, 沙漠很迷人, 月牙泉很 美;在這些壯觀的地形地物當中,遊覽著現 代中國人踏著千年來騷人墨客、軍侯將相徜 徉過、沉思過、詠嘆過的土地,一份禪意、 一份思古之幽情,理應油然而生。但是當這 些古塔古物被過度商業化妝點,又沒有流量 管制下,勢必頓失古意。反觀莫高窟的經營 就相當成功,科技化的古物保護,精彩高水 準的講解說明,是個會讓人想再來的地方。 非常感謝中技社舉辦這樣精采的活動; 感謝王主任,湘琴的付出與全程陪伴,感謝 同行的優秀朋友們讓我不管在研究生涯或是 吃喝玩樂上都多了解不少;希望這樣的活動 可以一直舉辦下去,讓日後的學生也能有像 我一樣的感動。

黃紫郁 (交大動機博一 )

當指導教授賀陳弘老師看到中技社寄發 的「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環保科技交流團」活 動郵件,第一時間就轉寄給我,同時也非常 鼓勵我參加此次活動。剛好,我研究領域和 環保科技相關,看了考察行程的規畫之後也 非常心動,因此就成了我報名的動機,也非 常幸運能被選拔上參與這次的活動。 此次參訪行程參觀玉門風力發電以及敦 煌的太陽能發電,佔地之廣及發電裝置數量 之多,讓我感到非常驚訝,有些甚至連電網 都還未架設完善,但仍然安裝許多風力或太 陽能發電裝置。大陸境內處處可見「節能減 排」標語, 以及政府提出的各種政策及目 標,例如:「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 上三峽」、「攻風電,戰百萬」、「打造千萬千 瓦級的風電基地」等,讓我感受到大陸在環保 奮鬥的決心,也實際體驗到大陸工業能力確 實快速崛起中,這與閱讀報章雜誌新聞所得 到的體認完全不同。 參訪期間也和北京清華以及北京理工的 研究生有短暫的交流,發現大陸學生的口條 非常好,對於自己非常有自信;反觀自己, 常常會覺得自己準備不足而擔心,進而影響 到專業技能的表現;因此如何更自信且明確 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 再次感謝中技社舉辦這麼有意義的交流 活動,如同古人所說的「行萬里路勝讀萬卷 書」;讓我實際體認到更多大陸的風俗民情, 以及科技發展現況,比起觀看新聞了解時事 所得到的心靈衝擊更大; 讓我重新審視自 己,希望能蛻變成更具國際觀,以開放態度 觀察事物的一個全新自我!

汪璞芸 (中央化材碩二 )

這次參訪確實感受到兩岸因文化差異所 造成的不同,我們起步較早,思想開放,所 以訊息流通快、發展較不受限,也因此容易 變成現在流行什麼,什麼比較賺錢,便一窩 蜂地投入,比較欠缺系統化的整合。大陸方 面,靠著政府的規劃和支持,還有龐大的資 源做後盾,科技進步的速度確實不容小覷, 但通常規模很大卻不夠精細,而我們共通的 地方都是希望未來更進步、更美好。 大陸方面很幸運能在當前發展的過程即 加入綠色經濟的概念,相信在未來會更有能 力面對未知的環境衝擊;然而兩岸雙方各有 各的優勢,若能多點交流,截長補短,相信 能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這次的參訪活動, 因我們來自不同的學校、科系,彼此之間也 在互相學習, 而和陸生相處的過程中也發 現,他們自我要求比較嚴謹,也很樂於表達 自己的想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這趟旅程,從北京到甘肅,從高樓大廈 林立到廣闊的沙漠戈壁,很強烈的對比,這 麼大差異,仍能因地制宜、適性發展,這需 要結合各式各樣的人才,亦顯現當初面臨不 少挑戰。另外,兩岸對於環保意識及節能減 碳的概念雖已慢慢深入日常生活中,但到真 正地落實同樣仍有一段差距,這條路還有很 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而永續發展是大家共同 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