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心得

柳 振(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控制工程 碩二)

短短的一周交流活動在兩岸學子互相道別之中結束了,這一周在臺灣的所見所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僅是臺灣的美食美景帶來的味覺與視覺的衝擊,更是臺灣學子帶來一種知識淵博的印象。也許這也是科技交流活動讓我們知道兩岸一家親的根本所在。 在臺灣大學的兩岸學子綜合交流中,思想與文化的碰撞,得出了許許多多的思想火花,在臺灣清華大學的腦科學研究中心,通過3D影像瞭解果蠅的大腦三維結構,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讓技術更加先進,在臺灣大學的環境工程系的綠房子裡,瞭解90年代不用現代化設備讓綠房子能夠保持冬暖夏涼的新奇。漫步在台大的校園,比較著台大校園與北大校園的建築風格,也許臺灣大學能夠在世界大學有一席地位或許與台大的歷史文化有一定的淵源吧。在飛捷科技公司,給人影響深刻的是林董事長的賽車吧,在這輛賽車中承載著林董事長的年輕時候的風範;飛捷科技在POS機領域有自己的專長,企業的生存必須要有自己的特點,這也是臺灣企業生存的根本。 在臺灣,不僅欣賞到各個高校的美景以及臺灣學子熱情待人的態度,而且認識到科研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重要的是要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多學科的交流融合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在正文科技以及友達光電公司,公司技術人員介紹分析了當前的通信以及太陽能電板的技術創新,在歐萊德,學習到的是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社會責任,而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發展自己的產業。還有許許多多的公司領導介紹公司都在圍繞社會責任在尋求公司的發展。 短暫的交流讓我擴展了國際化視野,也讓我重新認識了臺灣,認識了許多優秀的臺灣學子,也希望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大樹慢慢長大,讓兩岸的科技更深次的去交流發展。

魯健恒(廣西師範大學 電子與通信工程 碩一)

很榮幸這次能夠參加中技社和中國科協的海峽兩岸交流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去到臺灣,第一次登上美麗的寶島。俗語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情,寶島臺灣,亞洲的四小龍之一,我們入鄉隨俗的體驗了一番當地的風土人情。這次活動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臺灣的資訊很發達:通過詢問隨行臺灣同胞得知,臺灣的年輕人普遍比較少看電視,平常閱讀新聞主要通過手機的軟體推送,這點和大陸類似,不同在於,在臺灣可以隨時登陸Youtube、facebook等平臺,直接與世界對接,瞭解世界範圍內的事情,不同於大陸,需要使用翻牆軟體,但是這堵牆過濾了資訊,當面對如此多的資訊管道,如何提升自己對資訊的處理能力,不被迷惑,顯得格外重要。 臺灣人很注重禮儀:臺灣同胞們普遍都很有禮貌,在臺灣幾天我聽到最多的話是“不好意思 ... 謝謝”。在坐電梯時候大家統一靠右站立,讓出左邊的一條道,方便急著趕時間的市民們同行,在捷運站內也有禁止飲食的標籤,並隨時有人舉報。而在臺灣街道上沒有擺放公共垃圾桶,但街頭也沒看到什麼垃圾袋。在國道服務區的加油站,垃圾箱的分類也分為“一般垃圾”、“保特瓶”、“玻璃類”,“鐵、鋁罐”,“紙質”五大類,比大陸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分類要細。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發達程度呈正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法律法規逐漸完善,人的需求得到滿足,素質也會有所提高。臺灣,亞洲四小龍之一,相比於改革開放前期的大陸,當時的臺灣經濟發達不少,臺灣比大陸早發達,因此市民的素質更早提上去,但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經濟得到騰飛,市民素質也逐漸提高。 臺灣的美食很豐富:作為一個對美食有著追求的廣東人,我發現臺灣的伙食和福建的差不多,真的很符合廣東人胃口,飯菜也基本沒什麼辣椒,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品嘗了當地的特色小吃,情人果、鹽酥雞、蚵仔煎,這一個個都是美食。日月潭的茶葉蛋很好吃,是我從小到大吃過最好吃的茶葉蛋。 再次感謝中技社與中國科協對促進海峽兩岸交流的大力支持,衷心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持續辦下去。

李亞翔(廣西師範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一)

此次交流活動,讓我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進一步開拓了視野。從臺北故宮到猴硐再到日月潭,每一處景色都是那麼美麗驚豔。從臺灣大學到臺灣清華大學,每一所大學都充滿著濃厚的書香氣息和人文氣息。從飛捷科技到友達光電,每一處參訪的企業都有雄厚的科技實力,每一所企業有其相應的社會擔當。在參訪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及參訪飛捷科技、慧誠智醫、歐萊德及友達光電等企業後,感受到臺灣在高等教育上的實力和獨特魅力,感受到企業科技創新的成果,企業對社會所具有的社會責任。在臺灣的一周,從臺北到新竹到南投,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臺灣的環境十分乾淨。雖然街邊很少能見到垃圾桶,但根本看不到垃圾的存在,這點大陸有待改善。其次,8名同學的熱情接待到臨別時的戀戀不捨,以及中技社成員每天認真敬業的陪訪,以及對大家提出問題的耐心解答,都體現出了臺灣同胞對大陸同胞的態度和血濃於水的感情。當然,此次臺灣之行收穫最多的是與同行夥伴交流了思想,在今後的科研中有了更多選擇的方向,通過學習參訪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需要在今後的學習中多關注科研新動向,多交流,多吸收新的專業知識才能得到更好的科研成果。

王文鑫(太原理工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碩二)

雖然兩岸開放交流已有三十餘年,但自己對寶島臺灣的認識,長期局限於小學課本中吳壯達先生筆下的《日月潭》,周杰倫歌曲中的《三年級二班》,但真正零距離、面對面的與臺灣民眾接觸,卻未曾有之。 很感謝,也很榮幸能夠參加此次中國科協舉辦的“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活動,讓自己,讓我們這些大陸學子,能夠如此近距離、切身地體會到真實的臺灣。 當飛機緩緩降落,生平初見寶島全貌,在薄薄的雲層下,是錯落有致的村落、農田、池塘,密集的建築、繁華的城市,忙碌而有序。走出機場,中技社的長官們和臺灣的同學們早已在機場外等候,在詫異於他們的熱情與喜悅之餘,感受到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一路上,看到的滿是一樣的膚色,一樣的語言,一樣的文化,一樣的飲食習慣,一樣的中華情,感觸良多。 雖然行程只有短短的七天,但繁忙而緊湊,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我們領略了臺北故宮的奇珍異寶,感受了台企的人文精神,品嘗了遼寧夜市的地道美食,遊覽了日月潭的唯美風光,同時也使我們驚歎於101大樓的高大偉岸,誠品書店的包羅萬象,洪師傅牛肉麵的絕佳口感,臺灣民眾極高的個人素質以及眾多台企的社會責任感。一切的一切,讓自己觸動很大,感受頗多。感謝中技社的長官和臺灣的同學們的安排與陪伴,謝謝。 兩岸交流的反思雖然嚴肅而複雜,但是交流卻是如此直接而簡單。交流在於透過接觸而瞭解彼此,是一段瞭解、互惠、成長的過程。

呂世軒(太原理工大學 電氣工程 博一)

為時七天的臺灣之行雖已落下帷幕,但其間帶給我的豐富收穫可能需要許久方能完全內化。此次臺灣之行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相見恨晚”,與寶島臺灣這片美麗的土地相見恨晚、與熱情貼心的中技社各位長官相見恨晚、與友好真誠的臺灣同學相見恨晚!當然這一切都要感謝中國科協、山西省科協和太原理工大學的各位老師能夠給與我如此寶貴的機會,謝謝各位老師! 此次臺灣之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共有三個方面。首先,臺灣高新技術企業在設計製造、品質保障、科技創新、用戶體驗、永續發展、企業責任、社會公益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令我深深折服!其次,臺灣高校在如基因工程、腦科學研究、水土保持、生態保護、創新教育和設計實踐等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果使我大開眼界!最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臺灣同胞的“溫良恭儉讓”,溫和、善良、恭敬、儉樸和謙讓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活動”以科技為媒,為兩岸學子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理解的機會。青年是科技發展的生力軍,是兩岸未來的希望,兩岸青年學子的深入交流必定會促使兩岸和諧發展和共同繁榮!最後,祝願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活動越辦越好!祝願中國科協和各省市科協的各位領導及臺灣中技社各位長官身體健康、闔家幸福、工作順利!

魯 陽(太原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博一)

首先,我要感謝中國科協和中技社給兩岸青年學子一次深入交流的機會,七天的參訪使我感受到了臺灣同學的熱情好客,領略了寶島臺灣的美麗風光和特色美食,令我受益良多。當我們走進桃園機場,就見到滿懷熱情的中技社的各位長官和臺灣同學。同一種語言,熟悉的面孔,使我們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當天下午,我們參觀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了大量的奇珍異寶,館藏文物達65萬餘件,十分震撼。後來,我們相繼參訪了飛捷科技、歐萊德、友達光電等高新技術企業,使我感觸頗深的是,臺灣企業的環保意識很強,無論從生產原料、包裝、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都採用環保的手段,這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們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定期舉辦公益活動,回饋社會,宣傳環保,服務大眾。使我增強了環保意識和奉獻精神。我們還參訪了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和國立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增強了我們的創新意識,為我們以後的科研道路指明了方向。日月潭的風景使我記憶深刻,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景色秀美,使人心曠神怡,心情舒暢。一周的行程稍縱即逝,感謝中技社的精心安排,感謝臺灣同學的熱情陪伴,願我們友誼長存,兩岸一家親。

李慧君(太原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博二)

2018年10月21日,淩晨4點鐘,在緊張的集合後,我們團體33人踏上了去往臺灣的飛機,心中一直在想,臺灣會是什麼樣子的,好奇、激動的心情充斥在心間,當機長廣播要降落的時候,我們同學們近乎雀躍的在說,快看!這就是臺灣,透過飛機的窗戶清晰看到了一個被整齊劃分成農田以及夾雜著湖泊的島嶼。 飛機降落後,開啟了我們滿滿的行程,在歷時六天的參觀學習中,感受頗多。全民素質和環保意識: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臺灣的垃圾回收做的很好,垃圾分類,大眾集體意識很強,大街上不設立垃圾桶,但是也沒有出現垃圾隨意丟棄的現象,街道上反而很乾淨,這說明大眾的環保意識很強。乘坐公車、地鐵都是自覺的有序排隊,全民素質很高。包括我們參觀的公司,都把環境保護作為公司的文化去宣傳,去做社會宣傳和公益活動,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科技(晶片)技術:高速公路不設立關卡收費站,只要汽車上安上感應晶片,當汽車通過高速路上設立的信號塔時,晶片感應自動扣費,這個技術很方便,不用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理收費站,這一點很好,節省時間的同時便利人們的生活。 人文關懷:臺灣大學創意設計學院,鼓勵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實踐製造一些可以服務臺灣的市政建設,其中提到了“共同公園”的概念,即針對人人平等原則,對自閉症兒童等問題,參與市政建設,建造一所所有兒童都可與去玩兒的公園,體現了人文關懷精神。和臺灣同學交流,也能感覺出我們自己的差異,現場小組討論的形式,大陸這邊是不多見的,大部分是老師教學,學生在下面接受,沒有實現互動和調動現場氣氛的目的,可以學習臺灣的優點,多開放這種溝通交流,鍛煉團隊協作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大陸同學的大膽發言,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交通秩序:當然在臺灣也看到了街道行車秩序不太好,小摩托和汽車共用車道,不區分機動車道和非機動動車道,這樣多少都會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這可能歸因於臺灣的馬路較窄的原因。 總的來說,臺灣之行收穫頗豐,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環節,現在世界發展趨勢是更加趨向於便利人們的生活,因此參觀了企業後,感覺現在的醫療、衛生等方面有了人工智慧後給予人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當然,目前的人工智慧還處於不完全成熟狀態,希望未來發展會更成熟,解決就醫困難,儘量實現就醫資源的均衡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外出交流的過程中也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認識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不斷改進自己,力爭做更好的自己去服務社會和人民!

郭 星(太原理工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博二)

“第九屆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活動”圓滿結束了,感謝中國科協和中技社提供交流的平臺,及各位領導的精心規劃和周密安排,讓我們這次臺灣參訪活動順利完成,讓大家都收穫頗豐。 臺灣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臺灣人民的熱情友好,首先是接待我們的中技社的長官和臺灣的同學,非常熱情,每一個人的笑容都很美好,把臺灣的各個方面都非常詳細地介紹給我們,對於我們提出的問題也是非常熱情的解答,還為團裡的每一位同學都準備了禮物,整個行程安排也是非常的周密,各方面都想的很周到。其次是服務行業的人員,非常禮貌和友好,讓人感覺很親切。 這次參訪的臺灣企業有飛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第一世界第三的POS系統研發公司、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之液晶顯示面板(TFT-LCD)專業設計、研發、製造及行銷公司、慧誠智醫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智慧醫療設備、歐萊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產綠色髮妝第一品牌、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世界一流的無線區域網路完整解決方案的提供者。這些企業都是相關領域的佼佼者,他們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都很先進,其中環保和創新,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他們對於環保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但正是對每一個細節的關注才能做到真正的環保。 此外,我們還參觀學習了臺灣大學的創新設計學院和臺灣清華大學的腦科學研究中心。臺灣大學專門設立創新設計學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將其運用到自己所學專業中,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想法,將我們提倡的“創新”真真正正的落實到實際中去。 除了企業和高校的參訪,臺灣長官和同學還帶我們參觀了臺灣故宮和日月潭,逛了熱鬧的臺灣夜市,品嘗了各式各樣的臺灣美食…總之,此次臺灣之行非常愉快,對臺灣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深刻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最後,再次感謝李玉軍處長和張秀親團長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感謝臺灣中技社鄒主任及各位長官熱情款待和貼心安排,感謝臺灣同學們的悉心陪伴和真誠溝通!

張曉華(太原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博二)

2018年10月21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帶著好奇、激動與興奮,我踏入了美麗的寶島臺灣。見識到臺灣美麗的風土人情,瞭解了臺灣的風俗文化,感受到臺灣人民的人文關懷。 此次交流活動,讓我對臺灣社會有了初步的印象,對臺灣的風土人情有了直接的瞭解和認識。臺灣的道路清潔、分類垃圾回收、文明禮貌做得非常好。臺灣人們非常的熱情禮貌,一句點頭彎腰謝謝讓你沒有感覺到顯得生分,倒是增添了不少溫暖與感動。活動期間,大家一同參加交流,深入切磋,相互關照,值得尊重和學習。週五的研討會感覺非常棒,能夠進一步加深對臺灣文化和臺灣同學的瞭解,這次活動中我也結交了許多優秀的朋友,包括大陸的同學和臺灣的同學,我們會繼續保持溝通聯繫,不論是學術交流還是文化交流,我想都是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 建議以後可以多一些學術交流和研討會,讓相同專業領域的同學能夠坐在一起相互交流溝通,開闊自己的眼界,發現自己研究領域的問題,尋找靈感。 最後,非常感謝中國科協和山西科協能夠給予我這個非常寶貴的交流學習機會。感謝中國科協李玉軍老師從辦理赴台手續到交流活動過程中對我們的熱心幫助和細心周到的安排;感謝山西省科協張老師和李敏老師的關心和照顧。

吳 亮(蘭州交通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博二)

2018年10月21日-27日,十分榮幸能夠參加“第九屆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活動”。短暫的7天時間,隨團參訪了臺灣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和企業,收穫頗豐。 企業責任擔當,推進永續發展。通過參觀飛捷科技、友達光電等極具代表性的臺灣高科技企業,每家企業都十分注重聯合國17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並傾盡全力進行實踐,號召員工從自己和小事做起,通過一系列活動倡議大家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創新課程設計,驅動高校發展。參訪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相關負責人對課程設計體系進行了詳細介紹,通過對每一門課程的前期構思、初期開設、中間設計、現場授課等各個環節細緻的考慮和把控,從而大大激發學生上課興趣,讓他們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團結協作一致,兩岸學子親切交流。10月26日下午,50餘名兩岸青年學子齊聚一堂,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針對主題自由討論,大家一起製作海報,一同總結彙報,拉近了兩岸青年學子的距離,也將本次兩岸科技文化交流活動推向高潮。 人文關懷備至,感謝感激感恩。臺灣中技社精心設計本次活動,各項行程充實緊密,隨團臺灣學子全程陪同參加各項活動,夜晚帶隊出行品味夜市文化。開心的笑容、溫情的言語、周到的服務,這一幕幕不斷浮現眼前,唯有感謝感激感恩。 本次活動讓我有機會親臨寶島臺灣,感受當地科技文化的飛速發展。“兩岸同胞一家親”這一段難忘的經歷將永遠伴隨我,祝願海峽兩岸青年學子交流活動越辦越好。

韋藹玲(蘭州理工大學 建築與土木工程 碩二)

在七天六夜的參訪中我們參觀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日月潭、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五所當地企業,橫跨六個市縣。滿滿當當的行程,帶來了滿滿當當的收穫。身處蘭州,見慣了黃土高坡,放眼望去65%綠植覆蓋率的臺灣,讓人覺得心曠神怡。從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中聽到老師說應該教給學生如何面對未來社會的理念,到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將不同果蠅個體的神經元拼接成一個“果蠅標準腦”,都讓我感受到了科教興國的力量。參觀的五所企業中有飛捷科技、正文科技、歐萊德、慧誠智醫以及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不是他們企業的市場份額有多大、產品銷量有多高,而是他們對社會責任感的感召,比如友達光電的綠色方案企劃,他們保存歷史遺跡,用水回收率達到9成。比如歐萊德,他是全臺灣唯一從事綠色供應鏈經營模式為主的綠色髮妝品牌公司,在講解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細緻入微的節能環保,腳踏水龍頭開關、樓梯臺階處的光照、可以降解之後長出樹的產品外包裝等等,還有飛捷科技對於大學生的培養,給他們從構思專案到實施一條龍的培訓,我想這都是企業對社會對人才培養的用心之處。 兩岸學子的交流活動已經到了第九年,對於第九屆訪台學生而言一切都很新鮮很驚奇,而對於中技社的長官和老師們來說有些問題他們可能都重複回答了很多遍,但是他們依然很耐心地解釋。看到鄒倫主任和藹的笑容立馬拉近了海峽兩岸的距離,感謝黃玠然老師“拋家棄子”七天六夜的陪同、還有不曾出現在大合照裡的專職攝影師郭佳韋老師、愛吃燒麻薯的呂老師、溫柔端莊的陳潔儀老師、幽默風趣的賢哥哥、愛看宮廷劇的睫毛長長的佳燕同學、一身江湖氣的廖佑銘學長、講話男中音的吳庭樂同學、愛吃愛笑的魏妤庭同學、細心體貼的曉薇學姐,還有中科協李玉軍老師從通行證辦理到返回大陸事無巨細的照料。 透過這次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活動,讓我對於臺灣的印象不在局限於101大廈、日月潭風景區,更多的讓我瞭解了當地科技、教育水準以及人文情懷。 最後衷心祝願兩岸一家親,學子心連心。

李 薈(東北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博三)

非常感謝能夠有機會參加這次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活動,讓我有機會真切地瞭解和感受臺灣的科技與生活。在中技社各位長官細心周到的安排下,我們參觀了臺灣的著名高校、高新技術企業及人文景觀,領略了臺灣的美景,品嘗了特色的美食。同時,也結交了可愛優秀的臺灣同學,這一切都將成為我的美好回憶與寶貴財富。有很多方面都令我印象深刻,並有很大感觸。在臺灣的城市街頭很少看到垃圾桶,街道也十分乾淨,很少看到雜物,這說明臺灣民眾的環保意識很強。在參觀的幾個科技企業中,有很著名的環保企業,環保的概念所演化出來的新產品變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歐萊德”,工作場所本身就是綠建築,實現了能源的迴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利用精巧的建築設計實現了能源利用的最大化,節能減排。在產品方面,追求自然純粹,無論在產品本身還是包裝方面,都力求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臺灣科技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深深震撼著我。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後,開始關注如何更好地回饋社會。企業為在校學生提供科技培訓、企業培訓,讓學生們在學校就可以提前瞭解社會工作,為他們以後的就業擇業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學們可以提前瞭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企業及工作,就避免了因為不瞭解而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或職業,進而避免了個人精力及社會資源的浪費。例如,很多大學畢業生學習了四年的大學專業,但並沒有選擇專業相關的工作。如果更多企業提供這樣好的機會,那麼上面提到的那種現象將越來越少。 臺灣的高校和科技企業特別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好的產品或設計的誕生,有時並不是技術上達不到該有的水準,而是根本想不到好的主意。台大的創新學院為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動手能力提供了重要平臺。在那裡,同學們可以按照老師佈置的課題,用自己的想法真正做出自己想做的東西。學校為學生提供場所、設備、工具和資金,讓學生們盡情發揮。當時為我們作報告的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含義大體是“只有有感的事情,才會想去做,才會用心做。”比如,只有你真實的體驗輪椅,才能想到殘疾人的痛苦所在,才會知道他們真正不便利的是什麼,而不是想當然的認為他們需要什麼。 豐富的人生經歷能夠促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加成熟有趣的人,只有真正感受過才會體會到事物的真實或離真實更近一步。我非常感激能有這次臺灣之行的經歷,這次科技交流讓我受益匪淺,它會深深印在我的記憶中,成為我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