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心得

潘雪嬌 (重慶交通大學 )

很榮幸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科技 交流活動”,為期一週的赴台參訪活動,時間很 短,但收穫頗多,且印象很深;如下簡談我對此 次參訪的感想。 生態環境好-印象最深的是臺北科技大學, 特別是聽完教授闡述生態迴圈理念之後,覺得他 們在生態環境這一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同時,他 們對生態環境提出的理念很新,很值得學習,當 然要學習的是那種敢於想像、嘗試、勇於實踐的科研態度,這對於我們當今的研究生來說非常重 要,而且也特別需要的一種精神。其次就是中正 大學校園的綠化,雖然中正大學建校才20 年, 但是走在他們校園裡就感覺走在森林裡,和大自 然特別親近,空氣也特別好,還有很多種動物, 如此美麗良好的學習環境,這與臺灣人民整體對 生態環境的重視是密不可分的。 環保意識強-臺灣人都很自覺的把日常垃 圾做好分類,體現整體超強的環保意識,很值得 我們大陸同胞學習,特別是在當今世界環境進一 步惡化的情況下,更應該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另外北科大對玻璃的回收再利用也體現臺灣高校 對環保教育的重視,這真是變廢為寶,不僅對生 態環境保護有利,同時也有利於經濟的推動和發 展,正所謂“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樣,我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考慮生態 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點臺灣做得很好。 對中國歷史感興趣,且瞭解較深-印象最 深的就是我們親切可愛的周導,不管是在故宮博 物館做講解還是平時和他聊天,都透露出他對我 們整個中國歷史的濃厚興趣。還有陪伴我們的臺 灣同學們,他們對歷史也是很瞭解的,有時候覺 得慚愧,因此下定決心回來抽出時間多看一些歷 史相關的書籍,這樣來彌補自己對歷史知識的缺 失,同時也更加豐富自己的生活。 待人非常熱情周到-臺灣朋友(不管老師還 是同學)對我們都非常熱情,和他們的相處也很 愉快。平日和他們談話交流中,可以看出臺灣同 胞做事很仔細,考慮事情很全面,而且也很有耐 心的為我們解答各種問題,很熱情的為我們講解 臺灣的文化,帶我們到處領略臺灣的風景,吃遍 臺灣的小吃,很感謝他們。 這次赴台參訪活動很愉快,收獲知識的同時 也收獲不少朋友,真心希望以後能開展更多的科 技交流活動,給我們提供更多這樣走出去學習交 流的機會!

王文韜 (大連理工大學 )

臺灣,這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 土地,卻因為種種說不清楚的原因變得神秘而敏 感。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伴隨著兩岸簽署“九二 共識”,在兩岸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逐漸形 成“三通”,兩岸的交流也越發頻繁。正是在這 種背景之下,我們才能有幸來到寶島臺灣,感受 那裡的風土人情。 這次活動最大的亮點就是主辦方安排的各 種交流活動,與臺灣研究生零距離的接觸。最喜 歡臺北科技大學的校園,即使身處鬧市區臺北, 只要走進校園,慢慢的都是花鳥魚蟲在那裡愜意 地生長著,絲毫感受不到一點點鬧市區的喧囂。 綠色建築恰如其分地將建築與植物結合在一起, 難怪連Discovery 都會慕名而來。中央大學和中 正大學校址處在遠郊,使得這兩所大學給人一種 “適合做學問”的寧靜與安逸。在這三所大學中, 我們與臺灣同學進行非常有意義的交流,報告的 各位同學都能結合選題,從一個新穎的角度來論 述自己對該選題的想法。此外,我們也參觀了許 多在臺灣很有影響力的公司。中鼎工程,台達電 子,神隆公司,長春石化等,這些公司代表臺灣 科技創新領域的先進成果。很遺憾,由於颱風光顧,導致我們很多的 行程受其影響,尤其是取消阿里山景區的參觀遊 覽,讓我們都感覺遺憾。即使這樣,臺灣的美還 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說;登頂101 俯瞰臺北夜景, 夕陽下聆聽野柳地質公園的濤聲,台南獨具特色 的歷史遺跡等。誠品書店,台中夜市,鹿港小鎮 這些特色的人文景點,又讓人對臺灣人,對臺灣 故事有著說不盡的好感。 短短數百字無法言語出這趟旅行的收穫,臺 灣的景與物,臺灣的人與事,至此在我心中有了 一個特殊的地位。衷心感謝中國科協和中技社組 織了這次活動。感謝中國科協的李玉軍老師,感 謝中技社的相關領導老師在行程中的關照,感謝 遼寧省科協董麗敏老師在活動組織和活動中對我 的照顧,感謝東北大學劉家瑋師兄,大連海事大 學魏曼師姐以及大陸各個高校師兄師姐、臺灣各 大高校的同學全程的陪伴。這7 天認識了你們是 我今後最大的財富。

劉家瑋 (東北大學 )

曾幾何時,阿里山和日月潭,還有那首膾炙 人口的《高山青》成為我對臺灣的最初印象,後 來慢慢喜歡上流行音樂,聽得最多的就是臺灣歌 手,羅大佑、小虎隊、張惠妹、周杰倫,他們承 載了多少青蔥歲月的美好回憶。後來接觸臺灣的 電視節目,對臺灣的自然風光,人文關懷和地道 美食心嚮往之,期盼有一天能夠領略寶島的風土人情,親身感受臺灣社會中濃濃的人情味。 今年夏天,終於能夠近距離觸摸臺灣,感受 臺灣,品味臺灣獨特的味道。只有短短的七天, 雖然中途很不給力的遇上颱風“潭美”,但這一 路的行程充滿驚喜,充滿歡樂,也充滿感動,臺 灣這片沃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活動中安排參觀三所高校各具特色,其中給 我印象最深的是臺北科技大學將生態環境的理念 引入到校園建設中,通過科學的設計,採用可迴 圈利用的環保材料,將整個校園精心打造成了一 個美麗的生態花園。儘管臺北的天氣很悶熱,但 置身校園中卻感到涼風習習,亞熱帶植物錯落有 致分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生態河道中水生生物 自由生長,給人一種置身山水的愜意享受。 中正大學的校園建築特色鮮明,由於處於 地震帶上,因此所有的建築物都很結實牢固,不 僅如此,建築物的樣式奇特,給人以充分想像的 空間,難怪很多臺灣偶像劇會選擇中正大學作為 拍攝地。參觀的企業不僅有傳統的機械、化工類 企業,還有環保、製藥和資訊網路等新興產業 的代表,感受企業的發展歷程,瞭解了企業的未 來發展方向,體驗了企業的文化氛圍。其中台達 電子的環保建築設計讓我深感環保在臺灣,不僅 是一種理念和口號,已經變成從政府到企業再到 個人的一種自覺行為,越來越多的臺灣企業將環 保的設計和產品應用於企業的日常運作或作為企 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參觀訪問,感覺到兩岸 在未來新興產業的升級發展可以互相學習,互相 借鑒,兩岸的科技和經濟合作必有巨大的發展空 間。 臺北故宮陳列著中國從上古時期一直到清 朝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文物,每一件文物的背後 都留下一段故事,或波瀾壯闊,盪氣迴腸,或淒 婉哀怨,唏噓惆悵,反映跌宕起伏,蜿蜒曲折的 中國歷史,承載輝煌燦爛,獨一無二的中華文明。 除了故宮的無價之寶,中華文化在臺灣落地生根、發展演化帶上更多的本土色彩。隨處可見的 廟宇,都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中人們對神明的敬畏 和祈求神靈保佑平安的美好祝願。臺灣廟宇文化 不僅為民眾提供精神寄託,更難能可貴的是弘揚 中華傳統美德,勸導人們棄惡揚善,把教育感化 民眾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在 高雄佛光寺,感受到佛教普渡芸芸眾生的偉大情 懷,以及以星雲法師為代表的臺灣佛教界為教育 民眾,服務社會所做的一切努力,令人敬佩。 臺灣夜市文化和地道美食不少,由於天公不 作美,此行並沒有深入體驗臺灣夜市文化,留下 不小的遺憾。臺灣的街道並不寬,特別在臺北商 圈,寸土寸金,街道兩邊的建築上佈滿了大小看 板,錯落有致,五顏六色,讓人眼花繚亂。夜市 各種小吃種類繁多,口味各異,店面規模不大, 顧客摩肩接踵,整條街道佈滿濃濃的市井味道, 或許這才是臺灣最吸引人的地方。提到美食,蚵 仔煎,擔仔麵,周氏蝦卷,炸雞排,珍珠奶茶, 木瓜牛奶,種類繁多,味道純正,讓人回味無窮。 來臺灣被臺灣人的禮貌客氣,熱情好客所感 染。陪我們參訪的臺灣同學全程不辭辛苦,帶領 我們參觀訪問、解答疑惑,提供幫助。相處的短 短七天,真切感受臺灣同學的真誠和熱心,我們 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加深彼此間的認識和瞭 解,建立深厚的友誼,甚至在離開的時候都有些 依依不捨。臺灣的服務人員都具有很高的職業素 養,溫文爾雅,面帶微笑,講話輕聲細語又很有 耐心,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在臺灣的幾天 時間裡,不自覺地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我想 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力量,讓人更加遵守社會的規 則,自覺地維護社會的公德。 短暫的行程總是讓人感到意猶未盡,戀戀不 捨,小小的篇幅無法盡情表述臺灣的點點滴滴。 我不會忘記在陽明山和101 大樓上眺望臺北夜景 的晚上,也不會忘記在誠品書店靜下心來徜徉文 字構建的美好世界,更不會忘記坐在隨處可見的 便利商店中大快朵頤的經歷。那是一種久違的感覺,仿佛回到小時候,在那充滿愛的味道的地方, 肆意地揮霍著我的青春。這就是臺灣最最吸引我 的地方! 再見了,臺灣,相信離開並不是旅程的終 點,相反它更激勵我有機會再一次踏上臺灣,去 細細品味臺灣值得人珍惜的一切。

魏曼 (大連海事大學 )

懷著近四個月的期待和嚮往,踏上了寶島 臺灣。一下飛機就被熱情的臺灣同學們包圍,讓 我這個在感情相對保守的大陸人感到不適應和意 外,但不適應很快就被臺灣同學的熱情消除了。 當時很奇怪,面對我們這樣一群從來沒見過的朋 友,臺灣同學們為什麼可以這樣發自內心的歡 迎,一路上為什麼對我們提供無微不至的幫助, 為什麼能這麼熱情的跟我們交朋友?直到我經歷 這段旅程才瞭解。 剛上車,帶著尷尬,我認識了第一位臺灣 朋友,一個已經畢業的前幾屆團員,很熱情的介 紹行程、美食,詢問我想去的地方。臺灣人民原 來這麼熱情,看著車窗外乾淨的天氣,寧靜的街 道,我才認識到,只有親自到臺灣,才真正瞭解 臺灣,網上、電視上看到的永遠比不上親眼所 見。參觀臺北故宮,本來覺得這裡的東西都應該 在北京,所以心裡總是悶悶的,當走出故宮的時 候,我釋懷了,讓臺灣同胞們有機會瞭解我們共 同的歷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臺北故宮將每一 件文物都分門別類保存的這麼好,介紹的這樣清 楚,並且每三個月輪換一批文物,讓去過的人還 想再去,並且賦予文物很多故事;不論這些故事 是否有真實的史料依據,對於我這種非歷史系的 人來說,深被吸引並輕鬆記住很多文物。 臺北故宮和臺灣很多旅遊景點都有相同的 特點;人很多,但是很安靜。大聲喧嘩的很多都 是大陸遊客,多數人看到帶著口罩舉著“請輕聲 說話”牌子的工作人員,都小聲交流。聽說是跟 日本學的文化,但感覺良好,給每個參觀者一個 安靜的空間跟文物交流,對陳列在櫥窗裡沉睡幾 百幾千年的文物,都是一種尊重。 接下來參觀三所臺灣的大學,我們在學術上 交流了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臺灣同學語言表達能 力都很強,這與他們從小的鍛鍊分不開,大陸同 學就有些緊張。臺灣的高校都擁有非常優美的校 園環境,並且學校也都以優美的環境為榮,積極創造更多更好的綠色名片。臺灣企業注重文化, 對待員工非常人性化。印象最深的是,進入每個 公司的會議廳之後的第一項內容就是介紹逃生通 道和逃生路線,而且是很認真的講解,這種安全 意識值得我們的企業和高校學習和借鑒。 最後一天晚才去了夢寐以求的夜市,但不 論是參觀101、西門町,還是去陽明山看夜景, 即使在房間裡聊天,都覺得非常開心和愜意。跟 臺灣同學在一起覺得那麼親切自然,好像認識很 久的朋友,有相似的年齡,共同的話題,默契的 冷笑話等,這些讓我感覺不出我們之間有什麼不 同。最開始還覺得6 天時間很長,可到後來就希 望時間能慢一點再慢一點,跟臺灣朋友們的相處 能長一些再長一些。最後幾天我心中一直有種分 離的酸楚,在機場送別的時候回想起剛下飛機臺 灣同胞的熱情,突然明白他們可以熱情歡迎我們 的原因,因為如果讓現在的我來接待臺灣同胞, 也會有用不完的熱情。突然明白了這次活動的真 正意義,是為了讓兩岸學子的友情跨越海峽,讓 我們的歡聲笑語永遠的迴蕩在中國的神州大地。

李宇徒 (西北工業大學 )

也許是我命好,在臺灣遇到的都是好人, 也許是我腳步匆忙,沒有深入他們的生活,幾乎 所有的人都是和氣的。“和氣生財”、“和而不 同”、“家和萬事興”、“和如琴瑟”等,在中 國人的詞彙裡“和”字總是作為一個美好的祝福。 “天下為公”與“大同社會”等古聖先哲們的理 想社會,似乎在此見到了雛形。或許是因為繼承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或許是自由競爭的壓力, “和氣生財”是這裡每一位生意人的信條,不論 進入何種檔次的店面,也不論消費多少,店員們 的服務水準都不會因此而出現差異,永遠是笑容 滿面,和聲細語。甚至覺得看人吵架都是件新奇 的事情,這就是臺灣人。一場文化之旅下來,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 臺北科技大學之行。猶如寶島臺灣一般,此校園 雖只占撮爾之地卻藏龍臥虎。建校百年,被譽為 臺灣工程師與企業家的搖籃,培育了林書鴻、童 子賢等商業鉅子及周大森、詹世弘等一批科學巨 匠。走進鬱鬱蔥蔥的校園,莫不令人想起白居易 的詩篇《中隱》,“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 司官。似出複似處,非忙亦非閑。唯此中隱士, 致身吉且安。”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臺北科大的校園處鬧市之中而取幽靜之境,藏龍 於市井,臥虎至山林。生態校園的概念,自上世 紀八十年代起在臺北科大萌芽,歷經二十餘年, 終於在2003 年初始啟動,在“挑戰2008 水與 綠計畫”專案下,由臺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 之“綠色廳舍暨學校改造計畫- 台北科技大學改 造計畫”中,臺北科技大學執四項子計畫“基地 綠化及壁面綠化暨雨水貯留生態池工程”、“基 地保水改善工程”、“整合型光電外遮陽節能改 善工程”、“空調節能改善工程”。完工一年後, 在此小小水池範圍內夜鶯多次造訪,白鷺的造訪 亦讓人驚。在這一系列的工程背後是一群學者們 的良心與對生態校園這一理念的赤子之心。源于 自然,貼近自然,融入自然。 這就是臺灣之行一些感慨,或許是走的太膚 淺,還沒能領略到太平洋的風。

張守旭 (西北工業大學 )

有幸代表西北工業大學參加第四屆海峽兩 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團,赴臺灣進行科技交流活動,雖然已回來很久,但那幾日的所見、所聞和 所感仍然歷歷在目,誠然這將是我人生中美好的 一段回憶。我們先後參觀臺北科技大學、中央大 學、中正大學三所高校及中鼎工程、台達電子、 臺灣神隆、長春石化四家臺灣本土的國際知名企 業和“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以及臺北故 宮博物院、野柳地質公園、鹿港小鎮等歷史文化 名勝,並與當地高校與企業展開科技交流。回憶這幾天的日子,讓人感觸最深的則是臺 灣同胞最淳樸的熱情,他們中有前幾屆交流團的 成員,其中有的已經工作,有的服兵役,有的在 學習,可是都不約而同相聚於此,為我們介紹一 個鮮活的臺灣。接下來讓我驚奇的則是臺北故宮 博物院的精美藏品,與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品的不 同之處在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於精緻, 而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則在於歷史悠久,可謂 各有千秋。夜晚時刻我們有機會來到早有耳聞的 臺北西門町,領略到臺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 第二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臺北科技大學的 生態校園,坐落於鬧市區卻可以鬧中取靜,怡然 自得。當天晚上天空作美,有機會來到嚮往已久 的臺北101,之前只在discovery 節目中瞭解過 它,而這次卻可以親自坐著世界上最快的電梯 用36s 到達頂層俯瞰臺北夜景,著實是一種享 受,在塔頂,無一不被現代科技所折服,處於地 震高發區卻可以蓋起萬丈高樓,靠的就是現代科 技——阻尼器的加入。出生在青海,大陸的西北邊,很少有機會看 到大海,第一次經歷是在廈門,當時與金門也就 隔海遙望,時過境遷,想不到未來的某一刻我竟 然也能到達當年隔海遙望的那一邊,不禁想起了 余光中先生寫的鄉愁一詩。隨後幾天參觀過的幾 家大型企業裡,印象最深刻的要算中鼎工程和台 達電子,兩家公司的發展規模以及管理模式都值 得我們學習。中鼎工程最能體現實力的要數他們 引以為豪的交鑰匙工程,確實,他們作為一家大 型工程公司,對工程內容的涉及面可謂是面面俱 到,凡是你能想到的工程應該都包含在他們的業 務範圍之內了,在此,我對臺灣科技工作者對細 節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表示欽佩。台達電子對於能 源節約做出的一系列措施堪稱工程典範,包括對 能源消耗的監控及消耗分析,把節約能源這件事 深入貫徹到每位員工內心深處,這就是一個企業 經歷磨礪而不敗的原由所在。 美麗的中正大學,喧鬧的鹿港小鎮,靜謐的 阿里山下,美味的蝦卷、海鮮,忘不了的臺灣! 很高興臺灣學子訪問大陸來到古城西安期間,讓 我們也有機會熱情招待,相信兩岸的科技交流能 在中國科協和中技社的共同推動下辦得更好!

范鴻霞 (太原理工大學 )

2013 年8 月18 日我們20 餘名學生在中國 科協領導的帶領下伴隨著初升的太陽,登上北京 直飛臺灣桃園的航班,拉開“第四屆海峽兩岸青 年學子科技交流”的序幕。這次交流主要是參訪 臺灣的大學,瞭解大學的教學氛圍及特點;拜會 企業,領略企業的文化;參觀有名的景點,感受 臺灣的文化及風土人情。 我們共參訪臺北科技大學、中央大學以及中 正大學,並分別進行交流討論。這三所大學有很 多共同點,其中綠化美、建設美以及注重學生的 人文需求等特點深深的印在我們心中。臺北科技 大學的“綠色校園”也印象頗深,該校建立生態 水渠,將雨水收集,隨後再將雨水過濾迴圈到校 園的噴泉等地;並將廢玻璃回收,築入平日裡校 園裡常見的地磚,不僅節省耗材,還能起隔水的 功能。之前就曾聽說臺灣雖人口少但大學很多, 因而臺灣幾乎每個人都讀過大學,所以臺灣人的 文化素質普遍很高;體現在:1‧ 過馬路時,若 是紅燈,就算是沒有車輛和行人,也都會等到綠 燈亮時再同行;2‧ 在商場、地鐵站等設有電梯 的地方,都會主動站在電梯的右邊,左邊留一條 通道給其他比較著急的乘客走。 我們拜會臺灣中鼎工程、台達電子(桃園 廠)、臺灣神隆、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以及 長春化工的麥寮廠區;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中鼎工 程和長春化工。台達電子作為全球知名的公司, 在大樓的建設上,表現對清潔能源的利用及資源的回收的極大熱忱;大部分外牆使用的是特殊的 玻璃材料,這便可以使電梯照明設施不必在白天 使用;此外電梯上安裝特殊的裝置,將電梯下降 的勢能轉化成電能再利用。其實不僅企業對於能 源/ 資源的回收利用意識強,普通民眾對這點也 是身體力行,這點深切的體現在生活垃圾的回收 利用上:一餐過後,剩菜及便當盒等分三類垃圾 回收;一類是剩菜剩飯,一類的被污染不可回收 垃圾,還有一類就是可回收垃圾。這就不難理解 當地人口中經常說的“臺灣神話”;在大部分資 源靠進口的狀況下,臺灣目前能發展的很好,是 靠每個人的努力。 臺灣雖然地小但歷史悠久,景區很多。我們 參觀著名的佛教景區佛光山,海水長年的侵蝕及 氣候原因形成的野柳地質公園,以及體現當地特 色的鹿港小鎮。在參觀景點的過程中,可以看到 臺灣很多建築和路的名字都是用大陸的地名以及 景點或是“仁愛、忠孝”等命名,深刻體現中華 民族的傳統文化。 在整個參訪過程中,都有中技社的領導以 及往屆參與交流學生的熱情陪同,讓我們深感兩 岸同胞的友誼。本次活動不僅增進兩岸的文化交 流,而且為兩岸學子科技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與橋樑。

李永剛 (太原理工大學 )

我是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 一名在讀博士生,很榮幸參加由臺灣財團法人中 技社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第四屆海峽兩岸 青年學子科技交流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到臺灣, 親身體驗臺灣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和大陸一樣,臺灣的高校在8 月也放暑假, 校園裡行人較少,但是透過研究室外的玻璃窗可 以看到穿著工作衣的學子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科技與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這些中堅力量。在 參訪學校裡,我們利用口頭彙報、PPT 等形式, 就一些與能源、經濟、環境和科技相關的熱點問 題和臺灣學子進行交流;大家都認識到生態、人 文和科技進步之間關係的重要性。科技的發展一 定要和生態環境相適宜,過快的經濟增長,甚至 是不計環境代價的社會發展都是錯誤的。結合本 次交流的議題我們也參訪在臺灣、亞洲甚至全球 都具有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公司,包括:中鼎工程、 台達電子、臺灣神隆、長春石化以及國家高速網 路與計算中心。 第一次到像中鼎這樣的建築安裝類企業參 觀,公司運用現代化的專業管控軟體將客戶的圖 紙進行編譯,確定最佳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節 約時間和降低操作難度,改變我對建築就是依圖 施工的的想法。台達電子是電源管理與散熱管理 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並在多項產品領域居世界 級重要地位。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問題,台 達電秉持“環保節能 愛地球”的經營使命,從自 身做起;從公司大樓的雨水回收系統、變頻電梯、 建築能源管理系統等,台達電不僅有新穎的發展 理念而且落實。臺灣神隆是一家國際性原料藥公 司,獨特的用人文化:不男不女、沒大沒小、老 少咸宜、中西合璧是其發展的強勁動力。長春石 化是由臺灣化工界傳奇人物林書鴻執掌的,先進 的現代化管理手段大大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提 高了生產效率。國家網路中心則為臺灣地區的網 路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這些企業都各具鮮明的特色,依靠先進的理念和高效的執行力,使得它 們一直保持發展的活力。其中的用人理念、綠色 發展的理念都值得大陸企業學習。 這次活動使我對臺灣有更深入的瞭解,這裡 親切的人文環境使初到這裡的自己不覺得陌生。 最關鍵的是大陸學子和臺灣學子在短短一周內建 立深厚的友誼,為我們年輕的一代致力於兩岸科 技的交流與發展打下基礎。